|
|
|
|
|
|
|
卓然 |
|
|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卓然 时间:2012-6-16 17:55:50 点击次数:18072 |
作者:姚林
向上攀登的路,均不同于在平地上的行走。方向可能时左时右、速度可能忽疾忽缓、目标可能时隐时现......但以超越前者为理想的高度从不曾消失.....于是面对如黑暗似的困难时,所以坚持不懈。虽然不确定那光明是否属于自己,但却不畏得失要把自己融入那光明......于是在人生的征途中,他渐行、渐远、渐高......他于是卓越超然......
卓然,中国书画界一个"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被誉为书画之乡的萧县。幼时聪慧好学、酷爱书画。
1940在日寇侵华时……曾为儿童团长
1949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美术系(现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秦宣夫、黄显之、杨建侯、谭勇等著名教授。打下了中西画的稳扎基础……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53年毕业,那时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
1953年赴山西省太原市,任美术教师工作。期间、结识“枕流漱石”于并州的画虎大家刘子鄰先生。为其艺术生涯开阔了新的天地。自1957年后,卓然先生因为忙于国家任务《临汾战役》。被本位主义者公报私仇,定为不安心教育,因而失去了公职,并长时间不予纠正,沦为流浪者。在十年“文革”浩劫中,他备受艰辛,性命濒于危馾。在刘子鄰先生的激励下,他自强不息,终以卓尔不群的姿态跻身中国画坛。那时他是十三年的画家流浪汉!
卓然先生,可以在逆境中做“儿童团长”和“流浪汉画家”,但唯独不做不苟之事。不媚俗,而致力为人类文明的进取,处于国家改革的时代,卓然不愿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只限于与美化环境“陶冶身心健康”的软弱、消极的作用。卓然要的是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一致…..
卓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卓然先生画作的题材,不但较多元化,且多创意。
其画作中一向不趋炎附势,常常表现出追求服务人民大众的生命价值取向。以国画为根,潜心向内求真求实。在怒吼向天的狮虎是创作者“不见睡狮,件吼狮”的民族自豪感。更是向不顺民运的抗争的自我呐喊。而一笔墨画就的墨虎,在似是而非间,更是“观大自在”的不与世争名的自在与从容。还以此为根基寄情于山水,于是山水便有了灵性。
而卓先生画的山水,在传统的三种主要技法(披麻皴、卷云皴、斧劈皴)的基础上的大胆创新,进行了三次变革,独创了:“龟坼皴”、“人体皴”和“神道泐迹皴”。它们的动宾结构相称而成为我国山水技巧中的三大主要皴法的补充,而使画作独树一帜!所以他画的松,有自创的独具一格的“双钩松针”技法;画山水,则以苦心揣摩的“龟坼皴”、"人体皴"和"神道泐迹皴"而另开境地。
画泼墨虎,则不唯形似,更写出了虎威。而虎的多态,其实与人的变化也有类似,所以通神,便可以被解读了。《百虎长卷》与《狻猊王国——百狮长卷》,虽非现实中的原生态,但画家的匠意经营,却在长卷上,千姿百态,目不暇接的完成了写实与写意的双重展示。
六十岁前的卓然,画虎时力求笔下淋漓精致。六十岁后他懂得了“淋漓”往往达不到“精致”。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他渗透人情、物理。从役于意向、走向“自得”。想更成熟的境界迈进了。
好比画虎,虎群中一个个若都是“磨牙当路嗥,耽耽斑尾摇”的逞凶行暴、自相残杀…….纵不自绝其类,以之入画也索然无味。虽然有“咆哮踞地地谷裂,百兽走匿山魈藏”的猛虎,但更动人的却是与风狂啸之余“回眸猶看小於兔”的慈爱虎母。感于此以画狮、画虎名世的画家,竟寄情于吼啸寂然。
于是达到“無中生有,有中得無”的境界,产生了“物我兩忘”的妩媚。使他的所有画作与粗糙绝缘。这妩媚或明或暗地流溢于卓然今年的所有作品之中。不仅画狮虎有之;画山水、花卉有之,他的书法狂草中也有之。出之仁者的妩媚,贵在不织巧、不造作,所以能感人。
画山水时,那似是而非的笔墨,将人的思绪同丹青一起氤氲入画中……霎时便矛盾了时间和空间......卓然先生在山水中走的久了,就难免的仁山智水起来。放下了“人”的高度,就融入了那山那水中。用自创的“人体皴”、“神道泐迹皴’,将身体和意识都“影”于传统文化,融刻于心的崖壁上,似乎千年来时空的交错——不知是对亿万年时光的禅悟,还是亿万年时光的乍然闪现、
明明是写意,但其中的每笔却又实心实意的石石在在。在有无相生的变化和写意中,自自然然的呈现出一个个淡定的微笑,一群群活着的佛陀......那斑驳岩壁上,似藤缠绕的璎珞早该风化,但却极写实的化做时间的计数,让观着不能忽视,他埋藏于历史、存在于民族、积淀在和卓先生一样群体民众的血脉中。其“画壁”更像是达摩面壁,一旦入定,便将“气、势、魂”统统融入。于是观众的记忆便被裹挟着、长久的不愿离开那山那水中。。。
生于乱世,经历过日本入侵,为生存、为求学、为抗争......更能明白民族强盛的意义了。于是醒狮中的每一笔都寄托了画者的这一爱国、自省的情怀。
写意墨虎,豪气四溢,逸然中使人动容的虎虎生生。。。不需三分钟,这猛虎傲岸的姿态就生成了。这到底凝聚了画家多少年练就的笔墨功力!数度粗犷的落笔,以展示出猛虎的基本造型,他的耳朵、头颈、前肢与尾巴,都营造出稳重、神闲的神采,不论是沉思,还是憧憬,总是成竹在胸似的。
他画虎以魂为首、型为次。掠其型、杨其气、虚实相依、以一代十、笔简意盛。。。往往三五分钟成画。。。吃一笔墨,一气呵成而得此墨趣。。。
卓然说:“我的作品最终就是要掳人魂魄;这不是大话,这是画家下笔前的目标,他先感动了自己,用尽了神魂。最终才能引发观者的神情意志。
“性格内向,走路未见生风、言谈不觉响亮的卓然,其实也有满腹激情。这是对生活得情,通过画作表达出来,画作丹青神韵尽显!也做到了“既未生,已有生,即有生,以画于生”的和谐和自然。
“不管是画是书,我都以表现中华民族的国魂为第一标准”。大概这句话可以算作卓然先生对自己基于书画者身份价值取向的定位吧。
卓然在书法上的造诣,来自多年对刘公权、郑文公为本,抒发气质、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狂草书法的选择。他自立规矩:骨劲气足、力透纸背、方不中矩、圆不负规、方中有圆、圆中含方、宁方勿圆;在书写时依据字义时而将字“分一为二、时而又将字合二为一,于是作品便“串联成章,迷踪布阵”;观者的思绪就被“引君入瓮,瓮破思迁”了。”练书时,以“勑戒恒诺”立法:“为人老实,书画创作不可老实”。 “为求客观构架和“物漏痕”的墨迹,练用左手持笔上端,鼓气、内视,促气于笔锋。获得意外形态,自然形成“章部”,后终成一体。
这种创造,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力量的外化,这内在的情绪就是多年生活的经历。
而这种外化,在每幅作品落款中的印章里,则也集中的表现出来。那看似斑驳的印章中,朱白互补出的型与字,虽是卓然先生的心境。但这心境,恰恰是对数千年中国文化博采众长的领悟,那斑驳的金石味,更是在有无相生间,注入了气、势、魂!如此心境与感悟,便是摹古不拟古的传承与发展!
有人狭义的把中国画说成是“文人画”,虽是一片盖全,但却也说明了一个关键问题——传统文学的经史子集,正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后辈文化人汲取营养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所显示文化属性,就是我们民族的特征!
卓然诗词的用词诡异,情深意遂,耐人寻味,思维万千。缺乏文学修养者,难以吟懂,他充分利用诗“比兴”。借此用于彼,以彼用于此。把现实引入历史故事,把历史故事喻现实。其意义大打加深了、高雅了。卓然对于作诗和填词的兴趣不亚于书画专业。在零碎时间里,以诗词寄生活中的情,共计一千余首。从诗词中可见卓然的生活情操。优美的辞藻以及“比兴”的实践知识。他的诗意,有时博大宏伟,包罗寰宇;有时细绘生活小节,既有送赞与讽刺,又有叙事和抒情。
书画家的修养,是抽象的规范。文学是书画专业首要的基础。除了制作艺术作品基本法则外,更重要的是德、智、艺的全面修积。这是书画成就决定因素!
卓然先生曾多受运动冲击和人生的变化,但从不低头,始终坚持自我。始终是一个“做事谋始”行走的君子。也如观看画展的观众所总结的那样,卓然先生……“苦不以苦丧志,难不以难乱神,画不以画沽名,无中生有,有中待无”。。。
|
|
|
|
|
|